汉,前129年(元光六年)。
刘彻摸了摸胡子,既然他可以活那麽长的话,有些事情可以慢慢来做,不必着急。天幕破碎的白光让他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健康,他就不信他活不过天幕所说历史中的那个他。
汉,前91年(征和二年)。
刘彻惶恐至极,不到古稀之年?也就是说他只剩下三四年的寿命了?
清,1776年(乾隆四十一年)。
弘历看懂了,长辈长寿他就长寿。
弘历掐指一算,他额娘今年八十五,郭络玛法享年九十,郭络玛嬷享年八十一,玛法圣寿六十九,几个舅舅寿命也不短。
弘历满意地点点头,很好,他还能再活三十年。
【扁鹊到底是个什麽情况现在还没得出结论,但可以确定的是扁鹊行医反对用巫术治病,这一点进步性非常大。他还采用望丶闻丶问丶切四诊法,给蔡桓公看病的故事起码在看病手法上很符合历史。扁鹊还精通妇丶儿丶五官等科,非常擅长推究病的根源。虽然当时医学和我们现在差得远,但学医的人都特别牛,更别提这种精通许多科的了。】
【“劝人学医,天打雷劈”,也不知道这句话从哪里来的,三观不正但还挺有道理的,医学生那几十本厚厚的小蓝看着就令人崩溃。我们那一栋宿舍楼有两层是医学生,每次离期末还有一两个月,楼道上就出现了许多抱着小蓝往死里背的医学生,就感觉还挺安心的。】
[真的挺安心,希望以後给我看病的医生上学的时候都这麽努力]
[天知道要做手术,主治医生是大学班里挂科同学的恐惧]
[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,但真的挺害怕的]
[主打一个看命]
[不学医,稳妥]
【从扁鹊我们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不止出现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,还出现了内科丶外科丶妇科丶小儿科等较多的分科。内科妇科儿科就不说了,我们的老中医都能看。外科这个我是真不知道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我国医学家就已经懂得人体解剖,知道内脏丶血管和血液循环的情况了,孤陋寡闻的我大为震惊。】
[孤陋寡闻的我大为震惊]
[孤陋寡闻的我大为震惊]
[+1]
[+1]
[儒家罪恶深重啊]
[真是,放下碗骂娘]
[古代医生是下九流诶]
[也没那麽落魄,中九流,和举人相当]
[我怎麽记得医生是贱役]
[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,儒医不少吧?]
[拉倒吧,要不是考不上科举谁当医生啊?]
[太医院最高也就三品,危险系数那麽高]
[管以前呢,反正我准备重新高考学医接手家里的小破医院]
[复读啊?好好学习吧,别刷视频了]
[本硕连读,研究生马上毕业了,天知道我多久没学过语文了!!!150分啊!!!]
[一时不知道说什麽才好]
[这种操作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]
【春秋战国时期医疗器械也改进了,有“针”丶“石”丶“熨”等,《扁鹊见蔡桓公》那篇课文里也有,“疾在腠理,汤熨之所及也;在肌肤,针石之所及也”,扁鹊,治病小能手。】
【另外,有一本学中医必读着作在战国时期成书了,这本书就是大名鼎鼎的《黄帝内经》。《黄帝内经》跟王阳明的《大学问》一样都是以问答的形式写成的,问答双方是黄帝丶岐伯,谁问谁答不知道,我感觉应该是黄帝答吧。这本书分《素问》和《灵枢》两部各九篇,共十八篇。这两部名字还都怪好听的。】
[不知道咋想起来我花萝的太素九针]
[可能都带着一个“素”字吧]
【《黄帝内经》以医学理论为主,兼及针灸丶方药和治疗:《素问》讲脉理和病因,还有养生防病和人与自然的关系;《灵枢》讲经络和针刺。相信大家小学的时候都被反义词近义词折磨过,所以既然有讲理论的《黄帝内经》了,肯定还有讲实践的《黄帝外经》,不过外经早就失传了,跟《礼记》一样,就剩下一个书名。哦,对了,重点啊,这句话要记住:《黄帝内经》阐述了中医的基础理论丶辩证论治规律等多方面内容,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。医药学是个小知识点,但考到了就是这麽折磨人。】
[最讨厌背这种地位丶影响了]
[还好,感觉就是套路]
[就是因为都是套路才不好背,动不动就背混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