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布丁阅读>李治你别怂笔趣阁全文阅读 > 第855节(第1页)

第855节(第1页)

李治一番忸怩惺惺作态后,像个贞节牌坊下的半掩门娼妇,羞答答地脱下了裤子。

既然我们的睦邻兄弟友邦养不起金齿部,大唐素以仁义布天下,便勉为其难,帮我们的吐蕃兄弟承担这份痛苦吧。

于是李治终于不再拒绝,当即下旨接受吐蕃的好意,并八百里快骑送出圣旨,着调拨大唐姚州,昆州,黎州三地驻军共计两万兵马,接收金齿部。

吐蕃撤军,大唐等于是和平接收这片土地。

至于金齿部族人会不会反抗,会不会接受大唐的统治,这个……并不重要。

两万唐军兵马装备火器,进入金齿部后步步推进,有当地土著反抗者,屠戮之。

从今以后,金齿部便成为大唐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谁敢来抢,跟谁玩命。

将金齿部纳入版图的消息,大唐朝廷处理得很低调,悄无声息便执行了,知道的人都不多。

这件事本就不该高调,李治也算是为赞悉若留了一条后路。毕竟对吐蕃来说,赞悉若让出金齿部的决定,算是丧权辱国了,大唐若太高调,赞悉若回到吐蕃更被动。

长安刺杀案的余震未息,李治和李钦载都很清楚,赞悉若回到吐蕃后,等着他的必将是一阵腥风血雨。

赞悉若在长安憋了一肚子气,而他让出金齿部的决定,也将成为吐蕃权贵臣民攻讦他的理由。

双方都不是善茬儿,等赞悉若回到吐蕃后,脑浆子都会打得稀烂。

可以肯定的是,吐蕃国内必然会生内乱,动刀兵,只看这次鹿死谁手。

李治和李钦载还是颇为看好赞悉若的,毕竟是禄东赞的长子,禄东赞在世时权柄极重,朝堂和军队遍布无数故吏旧部,说是吐蕃大相,权力巅峰时甚至比国主赞普还大。

所谓“虎死余威在”,禄东赞去世不算久,赞悉若利用他爹生前的威望,打败吐蕃国内那些反对他的权贵臣民,只要赞悉若不出昏招,胜负应该没有悬念。

第1338章深宫夜宴

金齿部被大唐完美接收,不费一兵一卒。

但成本还是付出了不少,李治下旨左右卫集结的三万兵马,军队来来回回调动,户部这几日支应了不少粮草军械。

不过相比大唐得到的好处,这点支出简直可以忽略不计。

好处不在于大唐新增了多大面积的国土,而是这片国土对大唐未来的战略意义。

吐蕃南面的屏障被打开了,也失去了一片缓冲地带,日后大唐若欲出征吐蕃,金齿部便是无可挑剔的绝佳出兵地点,从金齿部往北,可长驱直入吐蕃境内。

赞悉若选择将金齿部拱手送给大唐,从本心上说,是为了消弭近在眼前的兵灾,因为吐蕃打不起,也打不过。

但从长远来看,吐蕃丢失了金齿部,为日后的灭国埋下了伏笔。

所以赞悉若此人究竟是忠是奸,吐蕃的史书上自有定论。

总之,金齿部归唐,朝廷处理得很低调,知道消息的人都不多,但那些身居高位的权贵官员们都很清楚金齿部归唐的重大意义。

李治答允赞悉若的请求,接收金齿部的当日,长安城许多权贵朝臣府中纷纷设宴,大宴宾客,席间宾主大醉,与舞伎们翩翩同舞,笑得肆意开怀。

当晚,国公府前,一辆低调的马车静静地停在府门外。

李钦载穿着斗篷,将面部遮得严严实实,低头上了马车。

马车启行,沿经朱雀大街,最后停在太极宫门外,一名宦官等候已久,见李钦载下了马车,宦官恭敬地领着他进了宫。

安仁殿内一片灯火通明,里面乐班歌舞伎俱矣,李治竟难得地召来太常寺歌舞。

殿内除了李治和武后,没有别的客人,显然今晚李治夫妇只请了李钦载一人。

李钦载进殿后看到这般排场,顿时受宠若惊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