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布丁阅读>关于书生的故事 > 第13章 李生 陆押官 蒋太史(第1页)

第13章 李生 陆押官 蒋太史(第1页)

李生

兰若奇踪????万历乙巳年冬,商河的北风卷着雪粒子往领口钻。李生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,望见兰若寺的飞檐挑着半轮残月——三楹精舍的窗棂里,烛火正将《黄庭经》的影子投在冻硬的土地上。?“施主又在参‘致虚极’?”蓑衣上落满雪霰的老僧立在门槛,竹杖点地,惊起梁间冻僵的燕巢。李生忙将人让进暖阁,见行囊里露出半截桃木剑,剑穗系着褪色的陀罗尼经幡。?七昼夜的论道在茶香里流转。老僧说“驴蹄踏破无常”,讲“寒潭洗尽凡胎”,案头《抱朴子》的页脚被油灯烤得焦。临别那日,李生却因族中急事耽搁,待披星戴月赶回,山寺的铜铃在风雪中摇出空响。?更漏刚过三更,李生翻墙时碰落冰棱。窗纸上映着晃动的人影,他屏息凑近——老僧正将灰布包袱捆上驴背,那畜生垂立在灯架旁,蹄子嵌着暗金的云纹,分明是古墓里的陶俑。可当烛火掠过驴耳,竟有霜花簌簌抖落。?寺外寒池结着三寸厚的冰,老僧脱得只剩单衣,赤足踩碎冰面。月光在他脊背上蜿蜒成河,掬起的每捧水都泛着幽蓝。待牵驴入水,陶蹄搅碎月影,水面突然腾起白雾,裹着驴嘶声直冲云霄。?“师父留步!”李生追出山门,雪地上的蹄印已被新雪覆盖。老僧骑着驴掠过结冰的河面,袈裟鼓成满月,回时露出半张青灰色的脸——与祠堂里供奉的前朝镇墓俑,竟有七分相似。?次年清明,李生在精舍悬起“待死堂”匾额。有云游道士见了抚掌:“此非待死,乃待生也。”檐角的铜铃又响起来,恍惚间似有驴蹄踏碎晨雾,潭边冰面上,未融的雪痕蜿蜒成道人的篆字。

陆押官

奇仆陆押官?康熙年间,武陵赵宫詹致仕归乡,朱漆门环映着新褪的官袍。门廊下立着个青衫少年,束的竹簪沾着山岚,见老大人下轿,长揖道:“小人陆押官,愿执笔砚侍奉。”?赵公抚须打量,少年指节修长如竹,袖口隐约透出墨香。试拟一封家书,蝇头小楷力透纸背,措辞妥帖如旧僚。自此往来公函皆出其手,连巡抚衙门的文书,见了都赞“有台阁气象”。?中秋夜,赵公与幕宾对弈正酣。陆押官立在灯影里,忽轻叩棋盘:“大人此着当走星位。”落子后果然扭转乾坤。众仆眼红,次日围堵逼宴:“陆哥儿得宠,该请顿好酒!”?酒肆二楼,三十余仆挤得八仙桌吱呀响。陆押官挽起袖口,从铜盆蘸了团面,指节翻飞间,面团裂成百只灰鼠,吱吱窜过杯盏。他随手捉住一只撕开,竟滚出金锞子,满堂哗然。待酒账结清,众人揣着的金锞子早化作枯叶,店家柜上的碎银却生出尖刺——正是蒺藜。?“不过戏法罢了。”陆押官掸着衣襟,朝目瞪口呆的赵公笑道,“前日见某村麦场,簸箕里还藏着两石新麦呢。”果然派人去验,场主正对着凭空多出的粮囤怔。?霜降那日,赵公在老友家见一盆素心兰,瓣如玉,蕊似金。归家念叨三日,清晨忽闻书房异香。案头摆着同样的兰草,连箭叶分杈都丝毫不差。老友登门惊问,陆押官拈起枯叶:“他家盆沿有补痕,这盆是家主母新制的冰裂纹。”?子夜月悬中天,陆押官邀赵公夜游。四壮汉抬着乌木轿,疾如风掠过沅江。入山深处,洞门开处恍若瑶台,千盆兰草缀着夜露,香气裹着萤光流转。赵公抚过“醉墨”“鹤顶红”等名种,恍惚见陆押官立在花影里,广袖间似有银河倾泻。?十年后赵公无疾而终,入殓那日,陆押官与小厮阿鸭携竹箧出门。有人见他们踏过吊桥,箧中忽飞出千只彩蝶,待寻时,唯余江畔芦苇沙沙作响。

蒋太史

金沙偈语?康熙九年暮春,翰林院蒋太史搁下《永乐大典》校勘卷,指腹摩挲着宣德炉的缠枝莲纹。窗外海棠纷落如雪,恍惚间又见那方青苔遍布的石潭——前世袈裟扫过潭边蕨草,木鱼声混着山岚漫过脚踝。?“父亲,皇上赐的西湖龙井新茶。”幼子捧着鎏金茶盏进门,釉色映得蒋瞳孔微缩。茶汤里晃动着峨嵋山的月影,二十载前初入翰林时的琼林宴,此刻竟不如梦里潭水清凉。?乞假归乡的官船行至秦邮,蒋立在船头凝望运河帆影。家仆捧着归乡文书候在舱门,他却将折扇抛入浊流:“备马,入蜀。”七岁稚子拽着官袍哭号,腰间玉带扣硌得掌心生疼,终不及前世师父敲在木鱼上的戒尺沉重。?成都金沙寺的银杏叶黄了三回,蒋在贝叶经卷间拾得半枚生锈的戒疤。住持敲着云板唤斋,他望着斋堂梁柱——那些龙纹彩绘下,仿佛藏着前世修补过的裂痕。某个雨夜,他忽然披衣疾书:“功名傀儡场中物”,墨迹未干,窗外惊雷震落檐角铜铃。?峨嵋伏虎寺的晨钟撞碎雾霭时,蒋正跪坐在前世栖身的禅房。供桌上的净水碗里,游着尾红鲤,与梦里潭中的一模一样。他抚过斑驳的石墙,指尖触到凹痕——正是前世刻下的《大悲咒》残字。?圆寂那日,山风卷着经幡猎猎作响。蒋倚着古柏写下绝笔偈,最后一笔落下,砚台里的残墨突然化作白蝶。寺外山民望见,伏虎寺上空祥云如莲,有樵夫说曾见青衣僧人踏月而行,足底生起的白雾里,隐约是秦邮运河的浪花。

喜欢书生们的故事请大家收藏:dududu书生们的故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