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大兄终于意识到,眼前这位笑容可掬的大唐年轻县公,他可不是什么悲天悯人的菩萨,而是亲手灭过倭国的凶神,倭国民间至今仍将他的画像贴在门上驱邪避凶。
谁都清楚,今日被杀的这一百多人里,几乎全是被冤枉的。
但那又如何?
人家是为了昨夜那桩变故吗?变故不过是个借口,中大兄很清楚,李钦载是为了立威。
白天刚杀了人,晚上又带了两千将士进宫,中大兄彻底慌了,他以为李钦载今晚要对他下手了,于是跪在李钦载痛哭流涕,浑身止不住地瑟瑟发抖。
“殿下请起,你是大唐天子册封的倭国国主,我怎会对你做无礼之事?殿下冤我甚也。”李钦载笑吟吟地将中大兄搀扶起来。
中大兄战战兢兢坐直了身子,观察李钦载的表情,却看不出端倪,心中不由惴惴。
李钦载却诚恳地道:“殿下,我已查清楚了,贵国大纳言大江智昨夜之举,大约是个人义愤所为,但也不排除背后有人指使……”
“我刚来倭国,人生地不熟的,查案自然是查不明白的,只好将与大江智来往过密的亲朋和同僚拿问,全都杀了,没错,我就是这样的汉子,做事干脆利落,宁枉勿纵。”
“今日行事激烈了一点,那也是为殿下清扫宫室,消除隐患,无礼冒犯之处,还请殿下莫怪罪。”
中大兄浑身一颤,连道不敢。
第992章立储之权
对倭国不能一味打压杀戮,同时也需要施恩怀柔。
恩威并济,倭国才会服帖,才会归心。
唐军在倭国境内当然有充足的武力优势,只要李钦载动了念头,把全国臣民杀光也不是难事,但没必要这么干,李钦载威慑倭国的同时,也要利用倭国。
人都杀光了,还怎么利用?谁给唐军当炮灰?未来海东半岛对阵高句丽和新罗的战场上,谁来为唐军前赴后继?
所以白天杀了一百多人,狠狠威慑了倭国臣民后,晚上李钦载入王宫,在中大兄面前态度特别的柔情似水。
该杀的人杀了,接下来就不需要用杀气腾腾的姿态吓唬国主了,国主胆子不大,吓死了他,鸬野赞良会恨自己的,以后不给自己搓澡了怎么办?
“殿下久居深宫,外面的事或许不太了解,贵国许多臣子的忠心已值得怀疑,大江智昨夜所为,看似是为殿下仗义直谏,实则是将殿下架在火上烤,此人虽死,但不可不究其党羽。”
李钦载淡淡地道:“殿下试想,若换了个糊涂的人过来,见大江智昨夜所谓‘还政于王’之类的直谏,难道不会怀疑是殿下背后指使吗?”
中大兄脸色刷地苍白,颤声道:“藩臣对天发誓,大江智昨夜所言,藩臣毫不知情,我对大唐天子和李县公绝无不忠之心!”
李钦载笑了,柔声道:“我当然知道你的为人,大唐天子也对国主颇为赞许,但别人不知道呀,昨夜发生如此严重的变故,传到外人耳中,还以为是殿下暗中唆使大江智,逼大唐还政呢。”
“我若不行雷霆手段,用屠刀将这件事压下去,此事若传到大唐,天子或会对国主有了猜疑,而动了易主之心。如此说来,我今日造下这杀孽,完全是为了国主啊。”
中大兄脸颊狠狠一抽。
神特么为了我……
王宫门前杀了我一百多臣子,难不成还要我感恩戴德吗?我是那种没骨气没底线的人吗?为了活命,我什么卑贱的事都愿干吗?我堂堂倭国国主,受得了这气?
“多谢李县公阁下仗义出手,解藩臣之忧困,藩臣感激涕零,从此愿为李县公效犬马之劳。”中大兄匍匐在地,五体投地式行礼。
李钦载的表情沧桑而欣慰:“殿下能理解我这番苦心,我纵使受点委屈,纵使被贵国臣民背后非议,也是值得了,我这人性情淡泊,本就习惯了忍辱负重,默默付出……”
李钦载身后护侍的刘阿四都忍不住脸颊抽搐起来。
五少郎这些年说过很多无耻的话,刘阿四都听到过,但若将无耻的话排个名次,五少郎刚才这番话可以排在无耻榜前三,毫无争议的。
昨夜酒宴不欢而散,今日当然要补上。
中大兄迫切需要修复与李钦载的良好关系,同时也需要给自己和王室一个稳妥的安全保障,不然像今天这样的王宫门前大屠杀再来几次,吓都吓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