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曹仁!见信如晤!现在我决定组建临时战争团队。
希望中原地区各个曹魏阵营的势力立即上报所处的位置,负责人姓名,兵力人数和武器装备……
这封信很长,副官读了能有半个时辰。
中心内容离不开现在的战争爆发点-官渡,现在曹魏集团上上下下的目光都放在了官渡战场上。
自从董卓篡位称帝以来,诸侯并起,主要有河北的袁绍、河内的张杨、徐州的吕布、扬州的袁术。
江东的孙策、荆州的刘表、幽州的公孙瓒、南阳的张绣等,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。
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,大部分的诸侯势力都已经被吞并了。
对于曹魏来说,除了孙策、刘备之外,剩下的劲敌就是袁绍了。
可是官渡之战已经爆发三月有余,百姓疲惫穷困,仓库没有积余。
赋税劳役正多,这是国家使人深为担忧的事情。
“大家都来说说吧,有什么想法?”
曹仁睁开了疲惫的双眼,摆了摆手让卫兵下去之后,然后提议道。
又到了随意发言的环节,和往常一样总是乐进先起头。
他抬起了头望向众人:“我来说说吧,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提提意见。
曹仁点头示意乐进继续。
“我觉得这封信件里面包含着几层意思,第一是我军在官渡战场上得到了暂时的稳定。
想把现在的有生力量调查一下,第二丞相的意思是,无论如何也要赢得官渡战争。”
乐进说完如释重负一般。
“你说的没错!自从建安四年开始,袁绍就挑选精兵三十万,战马万匹,企图南下进攻许都,消灭我们。
丞相和袁绍是故交,他对袁绍本人十分了解,认为袁绍志大才疏,胆略不足。
刻薄寡恩,刚愎自用,兵多而指挥不明,将骄而政令不一。”
正是根据曹仁的所说的这些,曹操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。
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,他作出如下。部署,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入青州,占领齐、北海、东安等地。
牵制袁绍,巩固右翼,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。
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,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。
协助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,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。
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一带筑垒固守,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。
派人镇抚关中,拉拢凉州,以稳定翼侧。
从以上部署看,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,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。
而是集中兵力,扼守要隘,重点设防,以逸待劳,后发制人。
从当时情势而言,这种部署是得当的,首先,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,千里黄河多处可渡。
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,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,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。
其次,官渡地处鸿沟上游,濒临汴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