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完成了一部仙侠作品之后,简梨的下一部作品则是选择了一个很少有人涉足的类型。
现代驱魔类型。
得益于现在的审查制度并不严格,简梨在作死的边缘来回试探。
一个少女绑定了一串白色水晶,意外的联通了另一个次元。山海经里的精怪合和传说中的神话人物陆续出现,引入了现代化的各种部门。
女主和小团队一路升级打怪,其中慢慢的解决了家庭矛盾,校园青涩爱恋和一些陈年旧案。
这一次,简梨选择了一个月出一个小故事,像是动画片一样,每次总有一个主题。
样稿寄给姜柔,姜柔虽然很喜欢,但主编却不理解。
“只梨为什么要画这样的?她原本那个世界观构造,依旧可以出同类型的作品!”
仙侠修真的概念随着第三部仙魔大战的拉开,以及其他种族的加入显得更加紧凑严谨。这半年多,寄给只梨的读者信件越来越多,很多读者都在原有的背景下做了拓展和衍生作品,主编有时候看着都心焦。
既心焦于只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也担心别的作者在同样设定下出的新作品。
按照主编的意思,他更希望只梨可以再画一部受众面积更大的作品。
《星竹传》什么都好,但只局限于女性视角,这就在无形中拒绝掉了很多男性读者。如果换成一部男性升级打怪的作品,会更加受欢迎。
他让姜柔去劝只梨,但姜柔却温和的拒绝了。
“我觉得只梨的作品没有什么问题,一个漫画家,画自己想画的东西,强行让只梨换题材,我觉得只梨也会生气。”
没办法,主编拿起只梨的样稿再三考虑,最终还是拍了板。
签,按照最高等级签。
简梨拿到信件,对约定的稿费数目很是满意。
这一次她的作品连载期是两年,简梨重整旗鼓,做了完备的大纲和规划,一个月一话,出完她就高考了。
年初七,王梦梅的店开始营业。
客似云来的小店,不光二楼热闹,一楼也热闹。
很多学生,就算是放假了也想着这一口,王梦梅一开门,第二天就来了一群学生光顾。
程瑜狼吞虎咽了一大碗麻辣烫,即便是过年,她们家人也是没凑齐的。
她哥去支教没回来,她妈总是加班,她爸倒是在家,但做的饭超级难吃。
程瑜吃完又打包了一份走:“给我爸也尝尝。”
程瑜带着打包的麻辣烫骑车走出这条街,不过八百米的距离,这条街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好多新招牌。
“麻辣烫”“张记麻辣烫”“好再来麻辣烫”……
第114章
麻辣烫小店像是瘟疫一般开遍了学校周围。
不光是省实验,连其他一些高中周围,也开起了各种麻辣烫的店面。
麻辣烫好模仿,只不过是一点青菜和肉,调一锅麻辣汤,上面再浇上芝麻酱和蒜末。有些人来吃过几次,回家就照着王梦梅的口味自己做。虽然味道不如王梦梅的好吃,但拿出去卖也是绰绰有余了。
薛玲气呼呼的从街上回来,跟王梦梅告状:“他们都是学咱们的!”
有些店面过分到连装修都是按照王梦梅的来,不知道的还以为王梦梅在那边开了新的分店呢。
薛玲生气,王梦梅劝她:“行啦,本来就不是我首创的,他们爱学就学去吧。”
就跟火锅一样,一家一个底料口味,只要不是口味撞了,那这种形式也不过是人人都可以学。
王梦梅现在就庆幸一点,那就是这套门面是她买下来而不是租下来的。
她生意做起来后,原先的房主也来光顾过,说话间颇有些后悔。
如果现在还是租人家的房子,王梦梅哪儿敢这样大刀阔斧,说不定干上没多久就要被房东赶走捡现成了。
就跟那时候的郑姐一样。
说起郑姐,就难免想到赵晓鹏。
王梦梅当时是交了钥匙就走的,并没有跟赵晓鹏对上脸。但年前办年货的时候,她倒是远远看见过赵晓鹏两口子。
当时要不是简梨指着,她都不敢认。
不过是一年多的时间,赵晓鹏却像是老了好几岁。
他头发没有白,脸上也没胡子,就是看着虚。稍微走上几步路,就要扶着路边的墙歇一会儿。之前被捅那一刀,到底让他的身体坏了底子,连上菜市场买菜,他都提不动一点。
王梦梅听认识的人跟她八卦,说起赵晓鹏夫妻接手店铺之后的事。
王梦梅走的时候,因为是两边有重合的时间,所以很多老顾客是知道这家换了人的。但老顾客之外,还有很多固定客源,像是菜市场里的摊贩,还有附近偶尔来吃一次的住户。
本来就是图个地方近,王梦梅一搬远,这些人受限于客观条件,也没时间没精力跑那么远。
所以赵晓鹏接到店铺的头半个月,生意还是好做的。赵晓鹏请了一个厨师,一个月给对方开五百,包吃包住。而他则是和老婆吴海霞,一个管着收钱和账目,一个忙活点杂活和招呼人。
头半个月,这个模式运转的非常好,一切顺利。
赵晓鹏算了一笔账,除了房租太高之外,其他地方挣回来的钱也很可观。
可等到半月后,问题逐渐显现。